從G20大阪峰會看中日關系走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楊伯江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G20)峰會6月29日在大阪落下帷幕。各國領導人就全球經濟、貿易與投資、創新、環境與能源、就業、發展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與去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一樣,今年仍未能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寫進首腦宣言,但宣言明確將“努力實現自由、公平、非歧視性、透明、可預見、穩定的貿易和投資環境”。總的來看,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這次峰會取得了不少積極的成果,有利于提振國際社會對多邊主義的信心,向國際社會傳遞了積極的信號,有助于維持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與中美關系一樣,中日關系是這次峰會的重頭戲之一。從峰會期間中日之間的互動來看,中日關系在重返正常軌道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步。一是表現在兩國領導人的積極、良好互動上。安倍首相邀請習主席在明年櫻花盛開的季節作為國賓訪日,中方原則上接受了邀請。二是表現在雙方領導人達成的十點共識上。共識提出要在年內啟動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確實,中日同為亞洲國家,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應當充分發揮文化元素在兩國關系發展中的作用。共識還提到兩國要堅持和踐行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這應該是中日之間發展、處理相互關系的最高原則。兩國領導人還重申了去年10月在北京約定的要構筑“建設性的安全關系”,以及加強就國際問題的溝通、協調與合作等等。
當然,目前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中日關系要想行穩致遠還有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包括要切實管控好雙方的分歧問題,要及時、穩步、扎實地推進第三方市場合作取得成果,要加強兩國之間的人員交流。前不久我隨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問了大阪、東京,在與日本各界的接觸當中切身感受到兩國關系的轉暖,但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之間相互了解、相互理解需要進一步深化,戰略互信、政治互信需要構建和加強。因此,我們要保持頭腦冷靜,絕不可掉以輕心,應繼續以扎扎實實的努力來推動中日關系的持續改善和發展。
?中國網日本語版(チャイナネット)? 2019年7月5日